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禅宗与荒野研讨会” 在重元寺举行
来源:重元寺 时间:2021/04/26


4月24日至25日,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禅宗与荒野研讨会”在苏州重元寺举行,此次研讨会由苏州寒山寺、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主办,由自然、荒野与文明在线研究中心(NWC)、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学者参与研讨会。


重温1500年前的诗意


寒山寺和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寒山寺原名普明塔院,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经驻锡于此,故而又名寒山寺,现在存世的三百多首寒山子诗是寒山寺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唐代大历年间诗人张继路过寒山寺,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作《夜泊枫桥》。


重温1500年前的诗意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就是由北宋初年重元寺的高僧道元禅师编撰而成,记载了一千七百位禅宗祖师开悟佛道、传承佛法的故事,进呈当时的皇帝宋真宗,皇帝命驸马都尉李存序和大学士杨忆修改润色之后,由皇帝下圣旨编入大藏经流通中外,成为最重要禅宗史著作,同时也使重元寺成为开发佛教智慧的圣地。


秋爽法师接见与会学者


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清凉学院院长秋爽法师传承性空长老法脉,坚持以文化立寺,以钟声、诗韵、塔影为载体,倡导和合文化。


座谈交流


重元寺、寒山学院,致力于佛教教育,寒山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办学,已为中国佛教界培养了近千名僧才,在国内外佛教界拥有广泛的影响。


合影


此次研讨会正是从“荒野寒山”的影响出发,第一次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对“荒野和禅宗”进行新形式的阐述,所探讨和展现的是对“荒野和禅宗”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不同寻常的求索与探寻。研讨会推动了对中国荒野概念的科学与人文定义与跨学科研究,推动对中国佛教特别是中国禅宗荒野概念的科学与人文定义与跨学科研究,推动中国荒野保护实践的国际合作,推动荒野的审美。


寒山寺监院常勇法师致辞


寒山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泽法师致辞



寒山学院副教务长常善法师主持研讨会


苏州大学韩焕忠教授介绍禅宗与荒野跨学科工作坊系列


苏州大学高山教授介绍NWC最新出版物与未来五年论坛系列


第一场:中国的自然审美范式与对荒野的“想象” 


主持人: 王耘


南开大学哲学系薛富兴:中华梅审美之萌芽与自觉


苏州大学文学院、寒山学院王耘:“象外”之境—中国法度文化中关于“荒野”的美学想象


扬州大学文学院贾学鸿:老庄对“自然”与“荒野”的形象表述


第二场:城市空间、再野化与诗意 主持人:车玉玲


苏州大学哲学系车玉玲:诗意消失的空间批判与城市再野化


厦门大学文学院胡艳秋:生态心理学视阈下的荒野精神与生态自我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与林业发展研究院郭辉:城市荒野:概念的悖论与现实的合理性


苏州大学哲学系田广兰:自然有内在价值吗?


第三场: 超验主义与儒释道:自然、荒野与审美 主持人:高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悦笛:超验主义与儒家世界观


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荒野寒山的隐居体验


寒山学院研究生宗西法师:爱默生的荒野美学思想—兼谈与禅宗美学思想对比


第四场: 科学、环境美德与自然保护 主持人:田松


南方科技大学田松:雪雁死在遥远的伯克利坑


苏州大学哲学系、寒山学院骆海飞:护生还是伤生,基于放生乱象的几点思考


郑州大学乔学杰:生态学事实对康德审美无利害原则的修正


华东师范大学姚晓娜:体验自然与环境美德的形成


合影


此次研讨会,促进人们的环保意识,强化社会的环保理念。佛教特别是禅宗,寒山寺和重元寺历代祖师和高僧大德的思想与实践,可以为今天的荒野保护,为现代的环境保护提供丰富的思想和文化资源。

苏州工业园区重元寺出品

 

▍版权声明:

○ 本文部分文字为网络采集,由苏州重元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