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观音群雕
来源:重元寺 时间:2016/10/27








 

    海岛观音群雕,此群雕采用的是传统生漆脱胎制像工艺,总长度25.8,高12.2,面积300多平方米,塑造了大大小小的佛教人物150多尊,其中每个人物均按照真人比例塑造,形象逼真,为国内最大的海岛观音群雕,此乃第十最。雕塑分为天、地、海三层。主要讲述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相传,在孟加拉国湾沿岸的福城,有一位首富,晚年得子,孩子出生时,家里无缘无故涌现出许多财宝,占卜的婆罗门给孩子取名为“善财”。善财生来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长辈的欢心,但是善财并不喜欢听闻关于“发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他在求学时期,常去听闻哲学家演讲,有一次,遇见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告诉他要学习普贤行,参访善知识的人,善财面有难色的说:“菩萨,我不知道哪里有善知识的人。”文殊菩萨点头说:“善财,对于善知识,应该集中心力在他的德行特长,去学习他的优点,而不是去评断、挑剔他的缺点。”于是,善财便开始了他的游历参访生涯。善财童子在第二十七参时遇到了观音菩萨,中心的观音慈眉善目,站在一头体型庞大的鳌鱼顶上,一手持净瓶,另一手拿杨柳枝向外挥洒,其意暗喻慈悲的观音以净水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引领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观音右下侧的即为善财童子,左侧为龙女。即民间所称的“金童玉女”。善财在第五十三参的时候,终于遇到了普贤菩萨,受到普贤的指引,成为了观音的胁侍。这就是所谓的“五十三参,参参有佛”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教导我们一切众生都可作为我们的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群雕的上方正中央是本尊释迦牟尼的饿佛像。当时印度非常流行苦修,释迦牟尼十九岁出家时,后开始学习苦修,每日仅食一麻一麦。经过六年的苦修,非但弄的自己身体瘦弱不堪,对修行更是没有什么帮助,最后顿悟,在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之供,恢复身体健康后,他来到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后,大彻大悟修成正果,并创立了佛教。

苏州工业园区重元寺出品

 

▍版权声明:

○ 本文部分文字为网络采集,由苏州重元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09